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文言句式知识系统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文言句式知识系统

 

文言是一种沿用了两三千年定型化了的语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王力《古代汉语》)。由于年代久远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词语的难以理解也就成了人们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因此,要想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扫除阅读障碍。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并不是一般的串析字词,讲解文意,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读过文言这一语言关,逐步形成一个关于文言自字词的知识系统。但仅仅帮助学生构建字词知识系统是不够的,还应帮助学生构建文言句式知识系统。现代汉语虽然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古今汉语句式有许多不同之处,教学文言文句式除分析其相同之外,更要分析其不同之处,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一些规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六种特殊文言句式,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教师仅仅起一个辅导作用,辅导一定要切合学生文言文实际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逐步掌握。如果先讲一通这规律那规律,然后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抄下来背过,这样做,学生容易吃“夹生饭”,肯定“消化”不好,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下面,结合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判断句”的教学,谈一点个人看法。
利用“者”“也”帮助判断的判断句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来表示,即“……者,……”式。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式。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也不用“也”表示判断,即“……,……”式。
5.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而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判断,即“……者也”。
课文《〈论语〉十则》中出现了第三类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扁鹊见蔡桓公》第二次出现了低三类判断句:“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为学》中出现了第一类判断句:“自恃其聪而不学者,自败也。”同时出现了第五类判断句:“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如果在学习第一篇文言文课文《〈论语〉十则》时就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讲解判断句,学生没有判断句的感性积累,听起来肯定味同嚼蜡,难以理解,何来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呢?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怎么能得到体现呢?
如果讲完了人教版语文第一册后,再进行归类总结,效果会好一些,学生对于判断句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其参与的兴趣就会提高,经过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知识也就记得格外真切。但是这样做,还有两个缺陷:第一,学生所掌握的判断句的知识依然是不全面的,“者也“判断句中的第二、四类都没有在第一册书中出现,需要在后继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才能形成关于判断句的完整知识块。第二,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异同,学生还是比较不出来。教师即使结合着现代汉语的判断句来讲解辨析一番,学生的理解掌握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教师是“远处”向“近处”说。假如换一种思维,从“近处”向“远处”说,也就是从现代汉语的判断句讲起,进而再讲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效果会怎么样呢?
课文《宋定伯捉鬼》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突破口,这突破口就是文中的一句话:“我是鬼”。“我是鬼”是非常典型的“××是××”的现代汉语句式形式。对此不用作过多的分析,学生就会明白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形同之处了。
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分析:
1、“我是鬼”变为:“我,鬼”,放在课文中,影响不影响文意的表达,平常说话有没有这样说的?请举例。
2、“我是鬼”变为“我者,鬼也”,放在课文中影响不影响文意的表达?
3、“我是鬼”变为“我,鬼也”,放在课文中影响不影响文意的表达?
4、“我是鬼”变为“我者,鬼”,放在课文中影响不影响文意的表达?
5、“我是鬼”变为“我,鬼者也”,放在课文中影响不影响文意的表达?
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五个小问题的讨论辨析,教师再进行指导归纳,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很快形成现代汉语判断句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不同之处: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者),……(也)。
现代汉语判断句式与古代汉语判断句式的不同之处,学生已经明白了。假如教学到此为止的话,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往往把文言文中的“是”当作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来进行牵强附会地翻译。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课文对文言文中的“是”做一番具体辨析,使学生明白“是”在古代汉语中当作判断动词用的时候很少,大部分情况下,用作代词、形容词、结构助词。结合课文《〈论语〉十则》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可以讲明“是“作为代词的用法。结合课文《弈喻》中的”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就可以讲明“是”作为形容词的用法。结合常见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可以讲明“是”作为结构助词的用法,甚至还可以结合“实事求是”这个常见词语,让学生体会“是”作为名词的用法。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真正掌握了文言文判断句式,而且还形成了“是”这个词的一个知识块。
除此之外,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文言句式还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很少有相通之处。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就必须结合课文进行认真地讲析,逐渐帮助学生构建这些句式的知识块。
此外,文言文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句式,如“不亦……乎?”“何以……也”“得无……乎?”等,这些固定句式无法根据文言字词的含义和上下文来判定句意,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牢牢记住,直到学生形成语感为止。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